在中超联赛第 19 轮青岛西海岸 2-1 战胜河南队的比赛中,一次关键判罚引发轩然大波。比赛第 90 分钟,河南队 15 号球员刘斌在禁区内与青岛西海岸 6 号球员徐彬发生身体接触后倒地,主裁判邢琦未做出点球判罚,VAR 视频裁判王竞也未介入。8 月 6 日晚,中国足协裁判评议组正式确认此次判罚存在重大失误,认定徐彬防守时 “草率踢人犯规”,裁判员漏判点球且 VAR 未介入均属错误。
比赛进行到常规时间最后一分钟,河南队通过前场定位球获得进攻机会。刘斌在禁区内持球转身时,徐彬从侧后方伸腿踢中其支撑腿,导致刘斌失去平衡倒地。从慢镜头回放看,徐彬的动作明显超出合理防守范围,且直接破坏了河南队的得分机会。此时河南队 1-2 落后,若点球命中,极可能扳平比分甚至逆转比赛。然而主裁判邢琦在近距离观察后未做出判罚,VAR 裁判王竞也未履行提醒职责,比赛最终以河南队失利告终。
针对河南队的申诉,足协评议组通过视频会议形式进行了细致分析。评议组一致认为,徐彬的动作符合《足球竞赛规则》中 “草率犯规” 的定义,即 “缺乏注意力或预防措施”,应判罚球点球。同时,VAR 操作手册明确要求,当出现 “清晰且明显的错漏判” 时,视频裁判必须介入。此次 VAR 未介入属于重大失职,导致错误判罚延续至比赛结束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判罚与河南队上赛季类似案例形成鲜明对比。2024 年对阵申花时,马纳法禁区内犯规被立即判罚点球并出示黄牌,而此次徐彬的动作力度更大却未获判罚。这种判罚尺度的不一致,再次引发外界对裁判业务能力的质疑。
此次误判对河南队的赛季走势造成直接冲击。目前河南队以 16 分位列积分榜倒数第四,保级压力陡增。赛后,河南队队长王上源情绪激动地质疑判罚,球员们在场上围成一团向裁判讨说法,但最终未能改变结果。俱乐部在申诉中强调,此次漏判 “破坏了一次极佳的得分机会”,并可能影响球队整个赛季的命运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河南队近期已连续遭遇三次争议判罚,而足协仅认定此次漏判错误,其余两次申诉均被驳回。这种 “选择性纠错” 加剧了俱乐部和球迷的信任危机,有球迷直言:“如此明显的犯规都能漏判,裁判的业务能力实在堪忧”。
涉事主裁判邢琦和 VAR 裁判王竞成为舆论焦点。邢琦作为近距离观察者,本应第一时间识别犯规,但其判罚被批评为 “选择性失明”,可能受到主场氛围干扰。VAR 裁判王竞则因未及时介入,被指违反操作规范,甚至可能面临内部处罚。
事实上,这并非邢琦首次引发争议。本赛季他执法的多场比赛中,多次出现关键判罚失误,其心理抗压能力和业务水平饱受质疑。而王竞作为中超资深 VAR 裁判,此次失职更凸显 VAR 系统在关键时刻的失灵。
此次事件再次暴露中超裁判体系的深层问题。尽管足协评议组确认了误判,但比赛结果无法更改,河南队只能吞下苦果。为避免类似事件重演,业内人士呼吁从三方面改进:一是加强裁判选拔与培训,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;二是完善 VAR 使用规则,明确介入标准和流程;三是建立严格的裁判问责机制,对重大误判进行严肃处理。
米兰·(milan)对于河南队而言,申诉成功虽证明了自身的清白,却无法弥补积分损失。这场 “迟到的正义” 不仅让球队错失关键分数,更让球迷对联赛公正性产生动摇。正如一位球迷所言:“足球需要的不仅是胜负,更是公平。当裁判成为比赛的主角,这项运动的魅力何在?”
此次争议或许能成为中超裁判改革的契机。唯有通过系统性改革,才能让联赛重拾公信力,让每一场比赛的结果真正由球员的实力决定。
姓名 *
邮箱 *
网址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2025-08-17
内容